恩平历史悠久,秦朝是隶属南海郡,汉代为高凉县地(百度搜索:高凉是古代岭南一个极为重要的古郡县。它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设合浦郡时所置,是合浦郡五个属县之一,县治址在今高州长坡一带。今之恩平、阳江、阳春、电白、茂名、高州、化州、吴川皆其属地)。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战乱频繁,人民苦不堪言,希望社会平稳,安居乐业,故取名“思平县”,县治大致在今天的良西镇良西河(潭流水)南岸,辖今恩平全境及阳江、阳春部分地区。

随着历史发展,三国东吴黄武元年(222年)更名海安县,南北朝称齐安县,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称海安县,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又改名齐安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再称海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定名恩平县。据说“思平”改称“恩平”,有着这样的传说,当年朝廷御批时,在“思”字的上边“田”下右角滴落点墨,变成恩字,皇帝的笔墨是不能改的,故将错就错,改名为恩平。 宋朝开宝五年(972年),恩平并入阳江县。明成化二年(1466年)设立恩平堡,堡址在今市政府大院,后按察使陶鲁巡视广东时,认为“恩平堡地处阳江之东,新会之西,北靠新兴,是三邑之交,六郡之衡”,在军事和政治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他向朝庭提议,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改堡为县,恢复原来县建制,属肇庆府辖。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11月恩平与开平合并,初称开恩县,后称开平县。1961年3月复置恩平县。1994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恩平撤县设市。 自明年化十四年(1478年)复建恩平县后,历代县治均在恩城(1958至1961年恩开合县,县城设于三埠镇)。
本文综合2004年版《恩平县志》和百度百科内容整理,如有错漏,请斧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