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大桥 ●1981年,旧圣堂大桥开始建设
●1982年底建成通车
●2006年后,由于受过往超重车辆及洪水长期冲刷影响,圣堂大桥渐成危桥
●2007年2月,该桥2个桥墩下陷移位,交通部门将桥面拆除并重新修复
●2008年1月,大桥再次出现险情,2个桥墩移位,导致桥面下陷50厘米,交通部门组织维修,此后大桥一直封桥限行,仅允许摩托车及行人通过
●2013年6月,新圣堂大桥正式动工建设
●2013年12月22日下午3时25分左右,旧圣堂大桥中间桥墩移位,导致3卡桥面坍塌
●目前,新大桥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黄少盼) 经过一年多紧张施工,新圣堂大桥建设进入收尾阶段。为方便群众出行,从8月28日起,大桥实施有限度通行,允许摩托车和行人通行,其他车辆仍需绕道行驶。 旧圣堂大桥位于恩平市乡道圣六线上,横跨锦江河南北两岸,是圣堂镇根竹头、塘龙、鹿颈等村委会连接圣堂镇及外部的唯一通道,也是连接圣堂和东成镇的重要通道。旧桥为四级公路桥梁,因多次出现重大险情,长期封桥限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大桥坍塌后(2013年12月23日封2版对该桥坍塌进行了报道),塘龙、根竹头两个村委会的村民要过河到圣堂镇,只能绕行东成镇,比原来的路程远了近10公里,群众不得已选择渡船过河。塘龙、根竹头两个村委会有160多名中小学生在圣堂镇上学,为了解决学生上学、放学的接送问题,该镇每天调派3辆中巴接送学生,在星期一和星期五上学、放学高峰期,该镇还增派2辆中巴。 “这座桥一直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现在新桥建成合龙,终于不用坐船过河了,大家特别高兴。”在大桥旁一间沿江大排档工作10多年的何喜在旧桥坍塌和新桥动工时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她可谓见证了大桥的“重生”。在她眼中,新圣堂大桥高端大气上档次,最重要的是当地居民可以告别过渡的日子。 据了解,恩平市早在2012年便把重建圣堂大桥列入当年“八大民生工程”之一。去年6月,新圣堂大桥正式动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新大桥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时下正值迎中秋国庆“两节”及新学期开学的日子,恩平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圣堂镇决定停止渡船摆渡,开放新大桥,实施有限度通行,方便群众。 圣堂镇党委委员岑巧霞告诉记者,待上级有关部门对新圣堂大桥进行检查验收后,大桥便可全面开放通行。同时,她希望通过本报呼吁,目前大桥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大桥人行道路面及桥上路灯等基础设施仍在施工中,因此,群众出行要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