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门日报恩平站 于 2014-7-15 09:02 编辑
郑金河,你去哪儿了?你的母亲在找你
17年前与儿子一别后,母子俩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讯。每当想念儿子时,这位母亲只能对着泛黄的老照片潸然泪下。有人告诉她,儿子或许已不在人世,可她坚信,儿子只是迷了路,或正在某个地方等着她,她一定要把他找到。 这位可怜的母亲叫梁换婵,7月9日,她带着一张与儿子的合影和一本户口簿,来到本报恩平记者站求助。 文/江门日报记者 黄少盼 图/江门日报记者 谭锦波
带儿女改嫁 命途多舛 梁换婵向记者讲述了她坎坷的经历。她今年56岁,多年前丧夫后,她带着长子郑金河、女儿郑小玲(化名)改嫁到恩平市君堂镇芝菱村,丈夫在村口经营一家小型肥料站。改嫁后,梁换婵又生下了一儿一女。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生活虽过得清贫,但还算安稳。然而,好景不长,1997年,梁换婵的丈夫突发重病、卧床不起,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她的肩上。当时郑金河17岁,最小的孩子才6岁。梁换婵一边照顾病重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一边拼命赚钱,生活过得很艰难。 想改变命运 出国打拼 上世纪初,大批恩平人开始移民海外,其中以去委内瑞拉的居多,改革开放后,移民潮更是达到了高峰。 看到不少海外华侨风风光光回乡探亲,梁换婵也动心了,她渴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这个苦难家庭的命运,可她又不忍抛下病重的丈夫和子女。正当她犹豫不决时,丈夫把她叫到床前说:“现在有机会应该抓住,我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可孩子们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更好的生活,孩子们可以暂时交由亲戚照看,等以后赚钱了,再把他们接走,一起好好生活。”梁换婵含泪点头,就这样,她向亲戚借了几万元路费,与几位同村人一道,踏上了异国追梦的道路。 夫因病离世 回乡寻儿 在梁换婵出国1个月后,她的丈夫便撒手人寰了。身在异国的梁换婵悲痛欲绝,无奈又无法返乡,她还为如何安顿孩子而发愁。后来,梁换婵将丈夫原来经营的肥料站转送给同村亲戚,托付其帮助处理丈夫后事及照料家中儿女。 就这样数着日子过了3年,2000年,梁换婵出国后第一次回乡。踏上故土后,梁换婵才发现,两名小儿女寄养在亲戚家,大女儿郑小玲外出打工,而长子郑金河已不知去向了。原来,郑金河儿时曾被诊断患有小儿多动综合征,父亲去世后,他的病突然发作。亲戚因其病情及身世(郑金河是梁换婵与前夫所生),将他拒之门外。自此,郑金河漂泊在外,不知去向。 梁换婵悲愤之余,从未放弃寻找儿子。她到公安机关报案后,只身一人四处打听消息,多次辗转台山、开平等地寻找,却一直没有结果。2004年和2008年,梁换婵曾两次返乡寻儿,每次在家乡逗留的时间全部用于打听儿子的消息,但是,每次都无功而返。 求助于本报 不言放弃 多年来,梁换婵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找到儿子的线索。今年,梁换婵又回到了家乡恩平,这一次,她来到了本报恩平记者站求助。 一张郑金河儿时的照片和一本户口簿,是梁换婵手上仅有的关于儿子的资料。她说,时隔17年,儿子现在长什么模样,她只能靠想象了。 看着照片上郑金河儿时稚气的笑脸,梁换婵眼眶含泪,她哽咽着对记者说:“求求你们帮帮我,这是我多年来的心愿。他虽然有点小毛病,但神智还是清醒的,还可以帮忙干活,别人嫌弃他、抛弃他,作为母亲,我可不能放弃他啊。” □人物介绍 郑金河 1981年生,曾患小儿多动综合征,操恩平口音,左脸颚骨因小时候摔伤留有明显疤痕。如有知情或发现相关线索的,请与其母亲梁换婵联系,电话:0750-7733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