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城事猎人 于 2021-1-15 00:27 编辑
自恩平市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以来, 市公安局认真贯彻上级禁毒工作指示精神, 紧紧围绕禁毒“两打两控”、 净边、堵源截流等工作要点, 深入构建禁毒治理体系, 扎实推进禁毒“打、防、管、宣”等各项措施,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其中, 市公安局破获的 “飓风189号”跨省制贩毒案, 被央视CCTV13新闻频道 《新闻直播间》报道。
日前,江门市公安机关利用污水检测技术发现线索,破获“飓风189号”跨省制贩毒案,缴获制毒物品约800千克、毒品氯胺酮约1公斤及制毒物品一批,涉案毒资13万元。 民警在制毒工场缴获的制毒原材料
2019年初,江门市禁毒部门为了精准掌握各地毒情,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市73个镇街污水厂进行污水检测分析。经检测发现,恩平市的污水中存在毒情,恩平市公安局禁毒大队马上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今年3月,一个“零包”贩卖氯胺酮团伙进入警方的侦查视线。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发现这个贩毒团伙中的王某存在转移毒品的嫌疑。“他身上原本应该有500克氯胺酮,但是我们抓捕他时并未发现。”江门恩平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办案民警卢警官回忆,这批毒品的转移让警方加强了对王某的侦控力度,其制毒“上线”也浮出水面。
原来,当王某被警方调查时,他的“下线”郑某强便自乱阵脚,联系了“上线”将毒品转移。 通过循线追踪与梳理关系人,恩平警方逐步梳理出一个以孔某壮(男,28岁)、赵某强(男,40岁)和冯某宁(男,51岁)为首的制贩毒团伙,制毒工场位于外省,贩毒地涉及江门及省内周边地市,团伙层级上至制毒工场,下至吸毒人员达6级。该案被列为“飓风189号”专案。
“这两名制毒人员的共同点就是走到了绝境。”卢警官介绍。制毒团伙成员之一的孔某壮年仅28岁,原本有着一份月薪过万的销售工作,但不幸感染艾滋病后,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卢警官说,孔某感染艾滋病后所遭遇的歧视与家人的疏远是他走上贩毒之路的直接诱因。同样身处“绝境”的还有制毒人员赵某强。在选择制毒前,赵某强因遭遇诈骗背上了几百万元的债务,且由于被人追债,已经几年没有回家。孔某壮和赵某强相识于某社交软件,两人私下接触后竟然“不谋而合”,选择了制毒这条不归路。 2018年底开始,孔某壮与赵某强开始了一步步的制毒过程。2019年4月,他们进行了第一批制毒。制造完成18公斤氯胺酮之后,就开车把这批毒品运到恩平市,贩卖给冯某宁等“下线”。毒品在恩平市的毒品市场流转开后,两人又开始筹划第二批制毒,这次制毒地址选在养猪场内。
在省外某县市的郊外,有一个不起眼的养猪场,由于时刻散发着恶臭,这里少有人靠近,孔某壮与赵某强正是看中这点,选择在这里制毒。 “孔某壮与赵某强常常蛰伏在养猪场内,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外出也只是采购必需生活物品,反侦查意识很强。”卢警官回忆,为了摸清这两名制毒人员的活动规律,警方经营了半年之久。
2020年6月23日,在公安部禁毒局的协调指挥下,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组织江门禁毒部门,联合外省警方对该起跨省制毒案分三批次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抓获包括孔某壮、赵某强在内的涉案人员71名,缴获制毒物品约800千克、毒品氯胺酮约1公斤及制毒物品一批,涉案毒资13万元。
来源:央视、南方法治报、恩平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