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博物馆带领学生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本帖最后由 城事猎人 于 2024-10-23 10:07 编辑为构建学生完整的历史认识,引领学生关注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从文物中增强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10月20日,恩平市博物馆举办了“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历史课本中的文物故事”讲座第二讲,共有30名学生到场聆听讲座。讲座现场
博物馆宣教老师梁柳婵在讲座中,以历史课本中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王等文物,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文物的历史背景、构造和艺术风格,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感受文物魅力。
历史课本中的文物:人面鱼纹陶盆
历史课本中的文物:玉琮王
历史课本中的文物:蛋壳黑陶高柄杯
讲座现场气氛轻松、热烈,同学们不断提问、交流,并纷纷表示,通过讲座了解了新石器时代中国陶器、玉器高超的制作技艺和文物背后蕴含深邃的历史内涵,对远古时代先民的伟大智慧、勤劳、善良、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表示钦佩,同时从文物中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身为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
讲座现场
同学们还在宣教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古邑恩州——恩平历史文化陈列”,近距离欣赏了出土于恩平市大槐镇的东汉铜鼓、出土于恩平市沙湖镇的清“大清光绪年制”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恩平市沙湖镇人邹若灏的“翰林院检讨邹若灏”木印章等文物,以另一个更有深度的视角,深深感受了恩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厚重的底蕴。
活动现场
恩平市博物馆将持续开展“从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中国历史课本中的文物故事”系列讲座,积极发掘文物的多方面价值,让作为文明发展亲历者的文物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进而推进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恩平市博物馆、江门日报恩平记者站
页:
[1]